讓同事替我在淘寶買了這幾本書《窮中談吃》、《遇見一隻鍋:愛蜜莉的異想廚房》、《深夜食堂8》,3本書運往國內辦公室運費才RMB10,感謝她們替我從國內拿回來可省回些少運費。
《遇見一隻鍋:愛蜜莉的異想廚房》 RMB68.0
其實想買很久了,想把家裡的LC鍋子物盡其用,老是用來造中菜炆肉燉雞好像未物盡其用,很對不起鍋子呢!可是這書在香港書店一來難找,二來定價較高;在台灣網購是便宜一點,可是運費也不便宜…現在最好是能在淘寶買來看。食譜都不太複雜,是在家裡也容易造的料理啊,哈哈!原來意大利傳統pizza是用煎的,那比用烤爐焗簡易得多。
《深夜食堂8》 安倍夜郎 RMB40.0
之前也有說我在看這套漫畫,其實很多人也在看,內容也不贅了!只想說在各大書店買HK$67,在淘寶買RMB40.0連運費換算後約HK$50左右,好抵呀!多等2星期便省了HK$17,果然係師奶所為,嘿嘿!
《窮中談吃》舒國治著 RMB51.0
初看《窮中談吃》這書名覺得很玩味,因為一般人的角度窮又如何可以吃得好?又何以談吃呢?作者以此為題很是大膽。然而看罷開首章節「粗疏談吃」,內文談及愈是窮地愈吃得好,突然想起《我們最幸福 — 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內提及北韓廚師的料理比南韓廚師的料理更捧更出色、更能帶出食材的原味,因為手邊的食材缺乏廚師更希望能用盡每一份食材、盡量突出食材本身的鮮味,不要浪費,我想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談小吃,的確,兒時比現在美味、精緻多了,現在的小吃要麼過於精雕細琢,只吃到調味料的味道,吃不出食材本身的鮮味;要麼大量生產、粗製濫造,失去了原來的好滋味。現在大家也說集體回憶,不就是大排檔、路邊麵檔、湯包糕點、串燒小吃,若這些小吃麵食味道不佳不令人回味的話,又怎會相隔多年仍令人食指大動?
俗語云「民以食為天」,中國人飲食的熱愛從《紅樓夢》中對菜式的細緻描述可見一班,惟獨近代中國人做廚師的多為討生活並非真心熱愛烹飪,所以料理的質數參差不齊。記得小時候嘴饞,自發跟隨母親去街市買菜總是另有目的,為的就是嚐一個西米盞。這西米盞約一個小六生拳頭大小,橢圓形半透明的糕點內藏綠豆蓉,小嘴咬3、4口便吃完,香滑煙韌微甜,深感滿足。當年家慈慳儉,雖然那顆西米盞只售五毛一個,但也不是次次如願,小小人兒為了這一顆西米盞在街市又哭又鬧嚷著討吃,現在想來不禁失笑。現在這個西米盞已經很少地方有賣,有賣也貴得驚人,小小一顆糕點叫價$5,我邊吃邊肉赤而不見得怎麼好吃。也分不清是童年回憶把好滋味放大,還是現在食材、造工都不及從前仔細。
又,現在在大X樂吃的焗豬扒跟小時候吃的焗豬扒飯味道差多了,還是兒時吃的好味道。還記得表哥山長水遠帶女朋友與家慈見面(正式見家長前的實習版),實習完畢把我們幾個小鬼領到大X樂吃飯,我們不約而同叫焗豬扒飯,表哥女友還笑我們果然是同父母的姊弟妹。雖說我們不怎麼懂得什麼是見家長,但卻希望表哥天天也見家長(心想:又不是老師要見家長...應該沒什麼大礙吧?!!嗯)。說實話,家慈燒得一手好菜,燉湯、炆鮑魚花膠海參、薑蔥炒蟹、煎蝦蒸魚、豬牛羊雞鴨鵝都難不到她,我最愛的古法魚腸蒸蛋、蝦籽柚皮、魚腸柚皮及胡椒豬肚湯更是她的絕活。過節時,親戚都愛擠在我家吃飯,但小孩子不識寶總愛上館子吃,這些我天天都吃為什麼不上館子呢?(去大X樂吃也能樂個半天,易滿足的小鬼)總是偷想你們家裡是不是沒飯吃,怎麼老往我家裡跑呢?光看著想著肚子越餓,這書不管是回家坐車途中或睡前小讀都不適宜,像現在時已夜深也不知道該不該拿雪櫃的冷飯剩菜落鑊炒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