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這圍城這麼多年都沒看過舞火龍,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大坑舞火龍今年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好,就去大坑湊湊熱鬧順道吃咸蛋肉塔。剛巧今年維園花燈的主題是荔園,我想差不多每位生於八十年代的人都聽過、甚至去過荔園。到處都是兒時荔園的場景,時光倒流,那一年我才牙牙學語,才剛學懂走路,老站在機動遊戲旁指指點點卻因年紀太小不能玩,只有看的份兒。

一看到這個入口便立即想起兒時在荔園的時光。

有多少年沒見過白箭? 令人懷念的味道。

天氣悶熱再困在這後巷,實在等不下去,還幸可觀賞一下附近的舊建築物。
雖則未看過舞火龍,又不過其實只是找個藉口過海走走及吃人氣的肉餅塔。感覺上大坑像跑馬地一樣都是在鬧市旁的小社區,我想住在這裡的人應該覺得能在喧鬧的生活中找到一點寧靜的地方安居很幸運吧! 其實要等舞火龍真要有萬二分耐性,等到8點開始後又接二連三有很多掛紅、點晴等的繁文縟節,等等等…連出名耐性好的我也失去耐性,由起點的安庶庇街轉移到浣紗街搵食。轉入浣沙街自然的走到民聲冰室,見有人等位不如先取籌再走回街旁等火龍吧!
等了不一會便有位,或許是因為大家還在觀看舞火龍吧!點了這裡的名物鹹蛋肉塔、羔蟹水蛋及椒絲腐乳通菜再加2個白飯、一枝大樽裝可樂,原本男友還想點口水雞的…但2個人吃3個菜已經足夠有餘,吃4個菜絶對吃不完,所以口水雞還是留待下回才吃吧!

看到這個造型特別像小山丘的肉餅塔,還未吃就已經很興奮。坦白說這家的蒸肉餅不算太好吃,只可說相對其他的餐廳好吃,曾經在朋友家吃過很滑但質地很實在…就是滿滿的豬肉,味道亦很好的肉餅。其實肉餅要滑不外乎多下肥肉、水和生粉的比例得宜。這裡肥肉是下多了算夠滑,可惜水和生粉的比例太高,相對豬肉的比例又很少,質感不怎麼實在,有點像吃肉粉糰。另,醬油很甜,連重口味的我也覺得調味的醬油甜了一點,要不停的伴飯吃,更何況吃得清淡的男友,吃到一半都放棄把肉餅全留給我。

煎水蛋是男友的至愛,瘋狂到差不多每個星期日也在我們家附近的茶餐廳吃的,雖說是同一家店但每次水準也有參差。的確這裡羔蟹蒸蛋比一般茶餐廳好,滑溜之餘又不會太稀或太實就是剛剛好啊。但男友是完全不懂拆殼、啃骨,所以吃蟹也只吃蟹蓋,其他蟹身、蟹抓又歸我…這樣吃法,不長胖才怪呢!

蒸蛋確實滑溜又不老,男友差不多全吃掉呢!

椒絲腐乳通菜就普普通通,腐乳下重手了有點鹹,又要不停伴飯吃的。
買單約HK$170多,如果不用排隊的話還可再一試其他菜式。又,單單只造約十數款住家小菜的餐廳計,菜式中規中矩,要排隊的話,則不用考慮。
民聲冰室
大坑浣紗街16號地下
電話﹕852-2576 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