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與真實

都說潮流是10年一個循環,聞說Facebook推出Sims遊戲大家也趨之若鶩,玩得不亦樂乎。當然這不包括我在內,從來就對這些遊戲沒舍好感,當然還得把我當年玩sims不斷被謀殺的原因計算在內,不過最重要的是個角色事無大小都得住我去決定4而且每件事都看似很趕急,令我不勝其煩。

反正這些都與我無關,只是它勾起我對另一曾風靡一時的電子遊戲「Tamagotchi 他媽哥池」的回憶。 記得第一個他媽哥池是一隻電子小雞,小雞每天要食飯、飲水、清理糞便,好像還要散步的。無論我怎努力,小雞的壽命也不會長過3天,當年我想最糟糕的主人拾我其誰? 但又如何? 雞死雞還在,傷心一會,關機! 明天又是一隻全新的好雞,換個新名字就可!

模擬始終是模擬,連輕撫也最多是電子手撫電子雞。不會真實得過現在每天小咏之可憐兮兮的看着我出門上班,每晚回家跑在我腳邊團團轉要撒嬌。像現在她又乖巧的坐在我大腿上,誰想到我竟可變成一個值得信賴的媽媽? 這互動的愛與信賴是怎也模擬不了的!

花好月圓

下個月就到中秋,想必大家也忙於預備過節食品及送禮的果籃、月餅。我已經預計到有3盒人家送來,盛情難卻但又不太喜歡吃的月餅。嗜吃的我,肯定還會再買其他月餅的嘛,哪吃不完該怎麼辦? 通常我會預先『處理』好1、2盒月餅的,而我處理的方法就是在中秋佳節前捐贈給聖雅各福群會- 眾膳坊。


月餅轉贈計劃2011
日期 : 2011/08/01
目的: 中秋節將近,大家在忙於選購月餅,張羅應節食品的同時,會否把關懷帶給身邊的貧苦大眾?有不少生活在赤貧線下的弱勢家庭,難以自掏腰包購買應節食品,期待社會人士與他們分享節日歡欣。眾膳坊特此為貧困家庭收集月餅,希望彼等得以共渡中秋,此活動極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和支持。
收集日期: 2011 年8 月8 日至9 月2 日
捐贈方法:
1) 若捐贈月餅達30 盒或以上,並於9月2日前致電眾膳坊,眾膳坊會派員上門收集。
2) 可將月餅送往下列收集點: (a) 香港西營盤西安里10 號福祥閣地下1 –3 號聖雅各福群會西安中心(b)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 號聖雅各福群會總會901 室(c) 九龍石硤尾大坑西邨民興樓地下1-3 號慈惠軒



查詢電話: 3586 9944 (陳俊杰先生)
傳真: 3586 9844
電郵地址:foodbank@sjs.org.hk
網站地址:http://foodbank.sjs.org.hk

~~~~~~~~~~~~~~~~~~~~~~~~~~~~~~~~~~~~~~

另,《銀杏館》的月餅轉贈計劃的概念也異曲同工,還可選擇轉贈給獨居長者、露宿者或低收入家庭,當然不選擇亦沒所謂。其實可惜知道時已經截止,可remark底下年參予。

《銀杏館》一直堅信營商創福利,商贏善與美。今年中秋節,《銀杏館》繼續鼓勵各大機構同享施惠理念,支持「月滿心歡喜施惠行動」,同時也鼓勵《銀杏館》的支持者支持「月滿心歡喜轉贈行動」,對象為獨居、隱蔽長者、露宿者及低收入家庭,為他們送上一個月餅,讓他們再嚐真正的節慶味道,感受一點關愛,人人滿心歡喜。
《銀杏館》是香港首個策動長者就業的機構,每推出一項新產品,同時創出更多更新的長者就業機會。2011年 –《銀杏館》總聘用長者人數超過200人,其中多位長者員工更連續服務五年,獲得嘉許獎賞。
在讚賞中,《銀杏館》也希望您也能一同參與及分享。

《銀杏館》現誠邀您認購老師傅月餅 -*亞麻籽雙黄白蓮蓉,由入廚超過40年,出身於【福臨門】及文華酒店,並先後任職於中外國際5星級酒店及香港著名食府的行政大廚司徒師父監督,連同榮獲全國點心狀元獎項的強師父,帶領一眾長者員工,合力運用千錘百練的專精手藝,以高質素的蓮蓉餡料,配合健康的亞麻籽,關顧心臟保健,而保證香港食材、香港製造的亞麻籽雙黄白蓮蓉,就是製作用心、令您食得放心,中秋賞心同享,原價 $ 98/個,自購優惠價 $ 58/個,轉贈價$48/個。
您每認購一個,就直接令長者就業機會增加,亦表達了您關顧本港長者就業的發展,而更為重要的是,您直接送給《銀杏館》長者員工一份賞心的讚賞。月餅代表您的心,您會支持嗎?
有關認購程序簡易,只須填妥以下訂購表格
最後,感謝您的支持,成就《銀杏館》的理念 – 長者就業.豐盛耆年。祝 月滿心歡喜!

*亞麻籽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委員會FDA確定亞麻籽(油)為含有亞麻酸的健康食品,並確認多項保健功能,如:降血脂和降血壓、增強免疫力、預防糖尿病、防治癌症、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防治心臟病、輔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用於皮膚癬或濕疹、預防與治療便秘、腹瀉和胃腸綜合症。



簡單的一句問候、一件月餅、一枝蠟燭也能為佳節帶來溫暖。希望各位快樂過節時,亦不忘為活在同一個城市的人送上一點祝福,畢竟我們抬頭看着的都是同一片天空,同一輪明月。

祝花好月圓!

動感之都: book場難過登天

呼籲: 首先要補充一下,鄙人絕對沒有攻讀任何社會、經濟的課程,所思所想的亦不是什麼精闢獨到的分析。只是有時耳聞目睹一些奇怪的事情,想不通看不透,便嘗試運用這個思路混沌不清、狗屁不通的小如蚊子的腦袋努力想出個所箇中因由。在此謹呼籲各位看倌切勿太認真,倘若看畢後覺得小女子所言「不知所謂」、「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實屬正常。亦請切勿打頭,多謝合作!



近來又重新開始打羽毛球,每次晨早6點9起床、開電腦預備7點正book場都覺得好討厭,因為每次由6點59分起不論網上或電話預訂服務均「大塞車」! 短短十幾分鐘內,左手不斷按 "redial";而右手不斷用滑鼠按"refresh"……除了連個天都唔鐘我,連我都感覺自己像精神病患者! 電話打通了比中六合彩頭獎還高興,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因為9成機會只餘下那些晚上6-7點或晚上10-11點;倘若平日晚上8-9點還有檔期,肯定是天主憐憫才book到這個「黃金時間」。

到底全港18區每個區有多少個室內體育館? 康文署又如何釐定各區應有多少個室內體育館? 平均多少人口才會興建一個體育館? 但近二十年新建的「所謂」大型私人屋苑多數都設有私人會所及運動設施,住在這些屋苑的人口又是否計算在內? 而各場館內的各項設施每星期使用量如何? 真的是資源緊絀、僧多粥少? 還是康文署一成不變沒有把使用率相對低的場地改變用途以增加使用率? 是不是如審計署狠批康文署所言: 團體可提前數個月預訂場地,但已訂場的團體又沒有人使用,團體提前租用場地機制被濫用,導致「有人無場用,有場無人用」? 我真心覺得這個機制好唔公平!!!

以人口稠密的旺角為例,根據油尖旺區區議會網頁,全區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其居住人口大概約278,400人。以較多人玩/較難預定場地的室內(空調)羽毛球場為例,油尖旺區共有6個室內體育館是有室內(空調)羽毛球場。若單以晚上「黃金時段」有5個時段 x 6個場館 x 6個羽毛球場X每月30日,即每月晚上最多可有5400個場次。假設每場每個時段均有4位不同的使用者,這樣的話每月晚上只有21600人次使用;大膽假設旺角的在職人口為四分之一,即6萬9千6佰多人。在職人士大多只可於6點放工後才可進行其他活動或運動,每月晚上使用人次只佔在職人口的約31%。根據香港郵政通函郵寄服務之鄰里類型,推斷旺角居民有半數是屬於類別E17,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1,000。

再以同屬人口稠密的九龍地為例,根據九龍城區區議會網頁,全區面積約為1000公頃(10平方公里),其居住人口大概約374,300人。同樣以室內(空調)羽毛球場為例,九龍城區卻只有3個室內體育館是有室內(空調)羽毛球場。若單以晚上「黃金時段」有5個時段 x 3個場館 x 6個羽毛球場X每月30日,即每月晚上最多可有2700個場次。假設每場每個時段均有4位不同的使用者,這樣的話每月晚上只有10800人次使用;同樣大膽假設九龍城的在職人口為四分之一,即9萬3千5佰多人。在職人士大多只可於6點放工後才可進行其他活動或運動,每月晚上使用人次只佔在職人口的約11.5%。根據香港郵政通函郵寄服務之鄰里類型,九龍城居民有半數是屬於類別E16,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7,000。

居住人口多出10萬的九龍城區相對旺角竟然少一半室內(空調)體育館,不知道這個比例是否與家庭入息中位數有關? 是否可理解為康文署傾向讓收入較高地區的市民自行租訂私人機構的康體設施? 真係不明白箇中因由。在九龍城區的私人康體設施(私人屋苑club house不包括在內),我只想到有位於黃埔的博藝會(Spotlight Club) 。向博藝會查詢過有關入會事宜,Life Family Membership的入會費HK$18,000,而每月會費(Primary member: HK$500, Supplementary member(s) for spouse and immediate relative : HK$218 per persons)。至於Individual Membership的入會費HK$12,000,每月會費(Primary member: HK$500)。

嘩! 兩公婆不計入會費,每年淨付會費也要HK$8,616。收這樣高昂的入會費及會費當然有部份休閒及康體設施可無限使用,但仍有部份康體設施是須要額外收費的(例如:羽毛球場及壁球場)。雖然博藝會還有其他設施,例如:室內泳池、Gym Centers、水療美容中心、兒童專區及小太陽兒童教育中心分校等設施,但實情真的好貴。統計處於5月份公布今年首季家庭入息中位數為$19,100。而郵政通函的市民分類資料於2007年修訂,假設現在九龍城區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經歷年通脹調整至$19,100,但這裡沒有註明家庭的成員人數,沒有人均入息中位數的指標很難作準。

撇開人均入息中位數如何,香港通脹、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之猛,我個人認為很多中產家庭(說得是中產家庭入息當然高於家庭入息中位數)也未必會考慮花這高昂的入會費及會費。難怪現在的人買樓,多選擇附設會所的。在這個動感之都,到底我這枚低收入、無橫財又住在沒有會所的家的胖妞要如何解決預訂康體場地困難的局面呢? 『講咁耐,咁即係點?』『 即係未解決囉!』

連市民也不參與運動,單靠政府積極申辦x運、x運又可推動運動普及麼? 還是,在特區政府眼中這兩者其實是沒有關聯?


5、6年前發現香港郵政通函郵寄服務把市民分為9類(共28 Mosaic),好使商業客戶能以簡易又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去宣傳、藉以發掘更多新客戶。自此之後便愛上之看這個分類,鄙人把這個分類作為香港人居住環境及財富分佈的一個簡單分析。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別忘記香港郵政亦以此分類賺錢,故亦有一定的可靠性。 其分類如下:-

特選通函郵寄服務 利用準確的鄰里類別篩選工具,鎖定目標住戶按區域需要選擇投寄對象(鄰里類別是以政府數據資料作基準,配合先進群集分析技巧Mosaic*制定)。你可以:
直接從28種Mosaic類別中憑該鄰里類別的特徵自行選擇目標住戶種類; 或
從一系列的人口指標及生活模式選擇目標住戶的特徵,我們即會助你篩選最適合的Mosaic類別作投寄用途
A. 天之驕子
B. 豐衣足食
C. 中產階級
D. 舊區鄰里
E. 人煙稠密
F. 居屋消遙
G. 眾口基層
H. 公屋社群
I. 黃昏歲月

A.天之驕子享有高級尊貴生活的富裕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8.59% (類別A01-A04)
天之驕子組別代表著香港最富裕的家庭。他們居住在由豪宅、新式高級寓所或低密度房屋組成的最富有區域。他們在家庭收入、物業價值和職業成就方面均遠遠超出其他組別。他們大部分是成功的商界行政人員,在財經、服務和公共部門任職專業或高層管理職位。 該組別中的人們絕大多數都接受過大學或專上教育,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充滿信心。他們活躍於投資市場,對自己的退休和孩子的教育有著周詳的計劃,亦喜歡閱讀英文報紙。 與其他組別相比,他們擁有更多的汽車和高端影音設備,而且亦更多到外國旅行。

類別A01 優越富裕 居住豪宅的最富裕本地和外籍人士家庭佔香港家庭的1.06%
優越富裕類別是最富裕的商界人士家庭,他們居住於低密度區域的昂貴別墅,例如壽臣山、淺水灣和山頂。他們是香港家庭中的最富裕的1%人士,家庭入息中位數超過104,000港元,遠高於香港平均水平。這個類別中大多是已婚中年人士,擁有大學學歷,家裡有年幼的孩子。他們中有六成人是非華裔人士。其中一些人居住在所屬公司提供的寓所。在工作中他們一般佔據財經界、政府和專業服務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職位。

類別A02 成熟富有 居住理想大宅,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的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1.38%成熟富有類別是一群生活在擴展和核心家庭裡享受著富裕生活方式的中年人士。屬於次富有的家庭,他們家庭入息中位數是87,000港元。他們擁有的居所位於摩星嶺道、渣甸山、寶馬山道一帶,部分在牛津道。 這一類別包括擁有高等或大學學位教育的成功人士,他們在金融、政府和專業服務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職位工作,或擁有自己的公司業務。相比起優越富裕類別,這一類別多是本地華人,他們家中亦有更多學齡兒童。

類別A03 專業精英 居於高尚住宅的單收入及雙收入專業人士家庭佔香港家庭的2.22%
專業精英類別是一群注重事業發展的人士,一般年齡在35-44歲之間。許多家庭都是有雙份收入的夫妻,或者是在專業工作中有高收入的單身一族。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為62,000港元,主要在高級的鄰近市中心區域居住,例如畢架山花園、廣播道和加州花園等。大約一半人仍有按揭負擔。 該類別中大多數是已婚夫妻,有著大專以上學歷,是白領專業人士、經理和行政人員。他們中有孩子的家庭較少,而且大多數家庭都是核心家庭。

類別A04 新晉貴族
居住在優質的現代新型屋苑、重視生活品味的中層管理人員 佔香港家庭的3.92%
新晉貴族類別屬於年輕富有家庭,他們既努力工作亦盡情享樂。家庭入息中位數是51,000港元。他們大多數人有按揭,居住在新發展地區的高層屋苑,例如海怡半島、麗港城和維港灣等。這些住所均靠近交通中樞,並配有完善的會所設施。這些家庭中多為已婚夫妻,家中有一位或未有孩子。他們約4成半人未到40歲。他們受過大專以上教育,正在向管理層和行政人員職位發展。


B.豐衣足食
生活優哉游哉的夫婦及已婚家庭佔香港家庭的6.56% (類別B05-B06)
豐衣足食組別代表著香港排列次富有的家庭。他們居住在市區的私人寓所,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和便利交通。其中一些住所還配有現代的會所設施。 豐衣足食組別中的人們大多數都接受過大學或專上教育,並擁有良好的職業。他們都是行政人員、經理和白領專業人士。他們的收入和富裕程度均高於一般水平,讓他們能夠擁有中上階層的生活方式。他們努力工作亦盡情玩樂,而且亦活躍於投資市場。


類別B05 富足家庭 居住在優質私人屋苑的中年父母及子女 佔香港家庭的4.15%
富足家庭類別代表著居住在中上階層社區,已有孩子的中年已婚夫妻。他們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從事收入不菲的白領專業人士、經理和行政人員的工作。他們居住在舒適的地方,如百福花園、美孚新邨以及在堅道和般咸道上面的一些80年代所建的樓宇。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為38,000港元,其中有一半人經已擁有自己的物業,而且無按揭負擔。該類別中的父母為他們的學齡子女提供良好教育,而且他們享受著舒適穩定的家庭生活。

類別B06 青年才俊 居住在舒適市區單位的年輕單身一族及夫妻佔香港家庭的2.41%
青年才俊類別是住在較新的市中心居所的新婚夫妻和小型家庭,交通便利。他們居住環境舒適,如英皇道的康澤花園、黃埔花園第1-12座以及荔景的盈暉臺。他們之中有四分之一人的自住樓房仍在按揭中。該類別的人們比起一般階層和中上階層都要年輕,他們當中單人居住的比例最高。他們有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歷,在金融、製造或服務業從事收入不錯的職業。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30,000港元。


C.中產階級擁有穩定職業及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家庭佔香港家庭的15.46% (類別C07-C10)
屬於中產階級的人們比一般的家庭都較為富裕。他們中許多人是經理、白領、中層公務員或紀律部隊人員。他們均接受過良好教育,入息亦較平均水平高。 他們的居所在毗鄰市中心的私人發展區域或政府宿舍。他們中過半數人仍有按揭負擔,這就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往往都努力工作,還要盡量減少非必要支出。

類別C07 樓按一族 居住在鄰近市區新型屋苑的年青置業家庭佔香港家庭的5.27%
樓按一族類別中大多數是年輕夫妻和家庭,居住在臨近市中心的新型屋苑裡。他們中許多人都有高等院校或大專學歷。他們從事服務、製造或社區行業的白領工作。 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較高,為33,000元。該類別的人們居住在新發展近郊的屋苑,包括屯門的浪翠園、東涌的藍天海岸和東堤灣畔等。約71%是新的按揭購房業主,所以他們需要努力工作並盡量減低日常的非必要開支。

類別C08 公僕家庭 居住在政府宿舍的公務員家庭佔香港家庭的1.01%
公僕家庭類別是居住在政府宿舍的公務員家庭。他們大多數是在香港警察、消防和懲教處服務的中層紀律部隊人員。 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30,000港元,生活在工作地點旁邊的宿舍區,如西區已婚警察宿舍、屯門的青山政府宿舍以及薄扶林消防員已婚宿舍等。他們的低租金使他們對比其他中產人士有更多實際可供使用收入。

類別C09 中產小康 典型中等收入的學童家長和業主佔香港家庭的5.56%
中產小康類別由發展中及已擴展的家庭組成,他們居住在一般市區私人屋苑,有著穩定的生活方式。該類別中的父母均為四十多歲,家中的小孩正在上小學或中學。他們許多人都從事製造和服務業的白領或較好的藍領工作。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6,000港元. 該類別很多在十年前遷入新市鎮,購買了德福花園或荃灣的荃景花園、海濱花園等。他們是香港典型的中產家庭,由於居住空間有限,自然地他們亦以小家庭為主。

類別C10 安居樂業 擁有物業多年及成年子女已遷出自住的年長家庭佔香港家庭的3.62%
安居樂業類別是指在靠近市中心安居多年的年長家庭。他們當中大多數家庭中的成年子女經已搬走,或者是五十多歲的父母核心家庭。他們居住的屋苑包括北角的健威花園、土瓜灣的偉恒昌新邨以及荃灣綠楊新邨等。 他們大多數人的居住物業沒有按揭負擔。當中有一些人是高中畢業,從事製造和服務業的白領或較好的藍領工作。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4,000.


D.舊區鄰里
居住在舊市鎮和偏遠郊區的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11.45% (類別D12-D15)
舊區鄰里組別居住在城市附近的舊市鎮或郊區。他們大多數人都是高中教育水平,從事藍領或初級白領的工作。 他們的收入往往低於平均水平,而且比其他人更加謹慎開支。

類別D12 舊域空巢 擁有樓齡較大的細單位業主或租住舊區人士佔香港家庭的2.18%
舊域空巢類別中有年輕夫妻、單身一族,亦有子女已長大離家的中年父母,他們喜歡小市鎮的舊式保守生活方式。他們大多數人受過高等教育,從事文職、服務行業人員或店舖銷售人員等工作謀生。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3,000港元。 這些家庭居住的地方包括沙田的排頭邨、東涌的下嶺皮、或西環的舊街市。他們的家庭人數不多,而且多數是沒有按揭負擔的屋主。

類別D13 工友街坊 居住在舊社區單位的藍領業主及合租人士佔香港家庭的4.62%
工友街坊類別的人們都居住在舊的市中心工業區,從事製造、建築和操作等行業的藍領工人。他們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5,000港元。他們的居所與工作地點很近,如西環的均益大廈、北角的東發大廈、元朗的元發樓、以及荃灣街市街附近。 這些居民中大多數人都是40至50多歲,有自己的小家庭。他們中六成五人有自置物業,無按揭負擔。有些業主分租他們的單位,因此與其他類別相比會有更多合租人士。

類別D14 近郊居所 居住在近市郊較佳屋苑的中等收入家庭佔香港家庭的3.78%
在近郊居所類別中,大部分家庭都有年幼兒童或青少年。該類別家庭的父母大多高中畢業,從事白領職位或較好的藍領工作。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7,000,能夠在市郊負擔低密度的舒適居所,如錦田的村屋、荃灣的白田壩邨等。 這些居民中有一半都是沒有按揭負擔的屋主。由於市郊房租低廉,租屋的居民亦能過著無憂無慮的舒適生活。

類別D15 傳統鄉郊 居住在偏遠鄉郊的傳統擴展家庭佔香港家庭的0.87%
傳統鄉郊類別由偏遠村落的原居民夫妻和家庭組成。當中,有長者亦有年輕人,他們在農村地區過著簡單的生活。他們大多數人教育水平低,大部分是工匠、機器操作人員或非技術工人。 基於他們的低收入工作,這類別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4,000港元。他們當中有許多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房屋,而租屋人士會選擇這些區域中租金低廉和生活安靜的房子。他們住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例如新界、以及離島如長洲、坪洲或南丫島。


E.人煙稠密
生活在高密度市區及著重預算的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9.86% (類別E16-E17)
人煙稠密組別的人們生活在香港最繁忙和高密度的零售商貿活動集中地。他們的典型居所是位於主要大街上較小型的樓宇單位,有著密集的交通流量,便利的交通以及餐廳、商店和娛樂場所。該組別中說普通話和中國其他地方方言的人較其他組別多。 這些居民大多數是年長的小家庭,或是搬出父母家庭獨立生活的年輕單身一族。

類別E16 實際為尚 居住在繁忙鬧市的中等收入居民佔香港家庭的4.71%
實際為尚類別中有單身人士、有夫婦、亦有家庭,他們享受著城市中心區域便利多樣的生活方式。他們中有在該社區生活多年的家庭,亦有剛搬出父母家庭獨自生活的年青人。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是高中畢業,從事白領、服務行業人員或店舖銷售等工作,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7,000元。他們當中約有一半人是在同區生活和工作。 該組別人士分佈在繁忙的市區,如九龍城的衙前塱道、中環的荷里活道、西環的建益大樓等。他們居住在私人樓宇,通常已完全擁有或者租住居所,故此沒有按揭負擔。

類別E17 節省開支 居住在擠迫市區的低收入合租人士和小型家庭佔香港家庭的5.14%
節省開支類別反映出生活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之中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他們中有三分之一需要與其他家庭合租公寓。當中以中年人和獨身長者居多。他們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數從事批發、零售和貿易活動,例如做店主、店舖銷售或流動小販的工作。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 $11,000.該組別中說普通話和中國其他地方方言的人較其他組別多。他們分佈在旺角的上海街、花園街、石硤尾或深水埗一帶。


F.居屋逍遙住在市區及市郊居屋單位的中低收入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16.22% (類別F18-F21)
居屋逍遙組別是居住在政府資助屋苑的中下階層家庭。他們有些人居住在新市鎮區域的資助出售單位,有些租住在高檔的公共屋邨。他們中許多人是年輕的學童家長,家中有學齡兒童或已成年子女,亦通常和他們年長的父母一起生活。 他們大多數人經已完成高中教育,收入中等。他們在不同行業工作,如從事白領、店舗銷售員和服務行業人員等。

類別F18 新晉父母 購置優質資助出售單位中的年輕夫妻家庭佔香港家庭的6.74%
新晉父母類別的人們在政府資助的新建屋邨中過著舒適的生活方式。許多家庭的屋主都未到35歲,是家中有著幼兒的年輕夫妻。他們集中居住在將軍澳的安寧花園、東涌的裕東苑、筲箕灣的愛蝶灣及油麻地的富榮花園。這些高中畢業學歷的年輕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4,000港元。他們大多數人從事白領、文員、服務行業人員或店舖銷售人員,但由於他們的按揭負擔較輕,所以他們實際可供使用的收入亦較多。

類別F19學童家長 擁有新市鎮資助出售單位的學齡兒童家庭佔香港家庭的5.47%
學童家長類別的人們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家庭中在學兒童比例較多。約5成人沒有按揭負擔,他們購買新市鎮的資助出售單位為多,例如屯門的兆禧苑和將軍澳的欣明苑。這些樓宇中包括超過十年的資助出售單位計劃的居屋。這些家庭大多數沒有按揭負擔。 該類別多為高中畢業的中年人。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0,000港元。他們從事白領、藍領、服務行業人員 或店舖銷售人員等工作。

類別F20 穩步中年 擁有原資助出售單位按揭的成熟家庭佔香港家庭的1.41%
穩步中年類別的家庭中不少有青少年或已長大成人的子女,他們在資助出售屋苑中已穩定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許多成年人都只有小學教育程度。他們從事的職業包括白領、機器操作員或店舖銷售人員,家庭入息中位數是21,000港元。 該類別中的居所分佈在一些「租者置其屋」計劃中的舊資助單位,如黃大仙的竹園北邨和鳳德邨,或香港仔的華貴邨等。部分家庭以他們的公屋交換購買這裡的資助單位。

類別F21 擴展家庭 租住市郊資助出售單位的擴展家庭佔香港家庭的2.60%
擴展家庭類別的家庭中有長者、父母和子女三代同堂,居住在市中心附近的資助出售單位。他們的居所包括馬坑邨、橫頭磡邨、小西灣邨等。 他們大多數只有小學畢業教育程度,從事工匠、機器操作員和裝配工人等。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6,000港元。其中包括一大部分人是獨居長者。


G.眾口基層
居住在公共房屋的一般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10.62% (類別G22-G23)
眾口基層組別代表著生活在市區或新市鎮區大型公共屋苑裡的一般家庭。許多家庭是父母、孩子和長者一同生活。該組別中大部分是年輕人和青少年。組別中的成年人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他們大多數人在製造、批發和建築界工作。較年輕的則從事店舖銷售員或初級辦公室人員的工作。他們的收入低於一般水平。他們的居住單位由政府管理及擁有。在公共屋苑之中,這些居住單位的租金相對較低。部分屋苑設有小型購物中心以及超級市場、街市、幼稚園和臨近的巴士站。

類別G22 供書教學 住在鄰近交通樞紐公共房屋,擁有年青子女的藍領階級佔香港家庭的5.56%
供書教學類別是典型居住在中低收入公屋的普通家庭。該類別家庭中大多數都有青少年子女,故這些屋苑提供更多社區活動空間。超過一半人屬「租者置其屋」按揭購房人士,三分之一則以低價租住屋苑。該類別中包括資助單位和較好的公屋。 這些屋苑鄰近交通中樞,便於居民上班,其中包括深水埗的富昌邨、沙田的顯徑邨和東涌的逸東邨等。他們大多數只有小學畢業水平,從事工藝人員、機器操作員、裝配工人或其他藍領工作等。他們的家庭入息中位數是16,000港元。

類別G23 升斗市民 與年幼子女住在新市鎮公共房屋的的工人家庭佔香港家庭的5.06%
升斗市民類別的父母靠低收入來撫養家庭中的學齡子女。他們居住在新市鎮的大型公共屋苑,如將軍澳的厚德邨、東涌的富東邨、寶琳的寶林邨、天水圍的天瑞邨等。當中大部分是租戶。 這些地區地域廣闊,有便利交通直達市區。大多數公共屋邨均有小型購物中心、街市、超市和各種店舖方便居民。


H.公屋社群
居住在公共房屋的低技術年長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9.74% (類別H24-H26)
公屋社群組別代表經濟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普遍受教育少,收入低。 這些家庭中的成年人大部份僅完成小學教育。他們從事低技術的工作,如服務行業和商店工人、工匠、體力勞動者和建築工人等。組別當中亦有大部分是學生和家庭主婦。 由於實際可供使用的收入不多,他們的活動範圍主要在他們居住的屋邨內,或鄰近的社區。在這些社區裡,為年輕人和退休長者而設的社區活動很廣泛。屋邨屬政府所有,租金低廉,生活環境亦相對較擠擁。部分家庭領取社會保障援助。

類別H24 偏安斗室 居住在新市鎮公共屋苑的低收入核心家庭佔香港家庭的3.24%
偏安斗室類別是八十年代遷入新市鎮的一群,是公共屋邨的租戶。他們低教育低收入,主要從事工藝人員、機器操作員和其他藍領工作。

類別H25 勞工家庭 居住在新市鎮和近郊公共屋苑的中年藍領家庭 佔香港家庭的2.61%
勞工家庭類別的家庭中大多數家庭成員都是勞工一族的低收入人士。他們大多數從事製造業的藍領工作。這些人們一般在新市填發展初期便遷入新界居住。 他們大多數是子女成年已遷出的父母,或與子女一起居住。他們的居所在牛頭角的樂華邨、荔景的祖堯邨、彩虹的彩雲邨等。

類別H26 落地生根 住在偏遠舊式公共屋苑的低收入擴展家庭及長者佔香港家庭的3.89%
落地生根類別是香港的低收入擴展家庭。他們教育水平低,從事製造業或批發業的藍領工作。他們一般是高年齡段人士,許多長者與他們已長大的子女一起生活。 此地區多是七十年代遷入的一群。大多已變成舊區中心住宅,與新型公共屋邨相比生活條件較差。這些家庭分佈在鴨脷洲利東邨、香港仔的華富邨以及黃大仙的橫頭磡邨。


I.黃昏歲月
居住在舊式公屋社區的貧困長者和退休人佔香港家庭的10.96% (類別I27-I29)
黃昏歲月組別主要包括退休人士和老年人。他們大多數未受過任何教育,亦沒有任何技能。他們絕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政府早期所興建的公屋內。 他們曾經從事過的職業包括體力勞動者、工匠、製造業或建築工人。這些區域中的長者活動範圍有限,大多數靠社會保障金和家庭福利金為生。 這些公共租金樓宇裡的居住條件相當惡劣擁擠。這些房屋大多數是在上一世紀的70到80年代所建。

類別I27 群居老人 住在舊式公共屋苑的低收入老年家庭和長者佔香港家庭的4.19%
群居老人類別是一群老人家庭,他們生活在長者佔多數的公共屋邨。他們的居住區在60年代建成,生活條件擠迫簡陋。這些居民很多是年邁、經已退休或者靠體力勞動或無技術工作賺取低微的工資。 他們居住的區域分佈在長沙灣的蘇屋邨、黃大仙的坪石邨及黃竹坑邨等。

類別I28 老有所依 住在舊式公共屋苑的低收入擴展家庭佔香港家庭的3.64%
老有所依類別中的老人家大多數都經已退休,和他們經已長大的子女在七十年代落成的舊公共屋邨裡共同生活。他們要有較大的住所去容納較多的家庭人數。由於低教育水平,家庭成員多數從事藍領或體力勞動工作。 他們的居所分佈的區域包括如長沙灣的麗閣邨、石硤尾的白田邨以及黃大仙上邨等。

類別I29 擁抱夕陽 住在舊式公共屋苑,已退休的低技術單身長者 佔香港家庭的3.13%
擁抱夕陽類別反映的是居住在非常破舊擁擠的公共屋邨、生活條件惡劣的單身老人的生活方式。這些居民經已退休或是從事體力勞動、小販等工作。他們的住所一般分佈在黃大仙的竹園南邨、石硤尾邨和牛頭角下邨。

修訂日期: 2007年11月6日

再見了


吃KFC的早餐也想到妳,吃陳意齋的陳皮梅也想起妳;今年不用訂購月餅送往妳家,農曆新年也不用再替妳訂過節糕點,總有點渾身不自在。雖然我與妳認識的日子不是很長,但妳絕對是一位我很敬愛尊重的長輩。謝謝妳也是只喜歡吃陳意齋的陳皮梅,令我覺得自己不是奄尖腥悶的討厭鬼、麻煩友;謝謝妳沒嫌我笨、麻煩、問題多多總是耐心的跟我聊天,還有很多的謝謝。妳說若我結婚一定要請妳去吃喜酒,對不起答應了妳,但現在還沒有結婚讓妳失望了。即使多愛哭,哭點再低也強忍著以免讓妳擔心。

妳的慈愛與提點永遠留在我心中。再見了,希望有天能在天國再相遇,屆時再請妳吃陳皮梅、吃早餐。






一路好走!





我和我的無聊生活

男友拿了2張BB展的門票,2個無聊的人竟走去參觀BB展。原來BB展有很多媽媽/嬰兒奶粉、即棄尿片的贈品,只要填妥表格就可以了,我想光靠吃試用奶粉也足夠吃一星期吧?(變態的慳家媽咪基因開始浮現) BB展當然還有很多孕婦及BB的用品發售,例如:媽咪懷孕時的扶助產品、補品、嬰兒臍帶血儲存、嬰兒床嬰兒車。男友問怎麼會有百老匯、影樓的攤位? 百老匯買相機、電子相架、打印機等產品,影樓當然是遊說準媽咪拍大肚、嬰兒專輯囉! 咁萬寧、屈臣氏、華潤堂呢? 賣即食補品、濕紙巾、尿片等等產品囉! 男友果然沒什麼商業頭,唉!

亦有註冊護士即場教授如何餵奶、哺育、洗澡,(臉紅)我們立在攤位外看了十多分鐘呢! 雖說我現在還沒有身孕,但林林總總對於預備生小孩的我們還是看的眼花撩亂。懷孕/育兒書籍、媽咪護肚褲、手/電奶揼、嬰兒床/車/浴盆等等,不同品牌、質量的五花八門…若現在要我們從中選擇真不知從何揀起。--> 對呀,我們未結婚的! 不看婚展,看B展,是有一點未學行先學走囉~

原本沒打算買東西的,但竟然找到平時一直也買不到的Medela Purelan 100羊脂膏(HK$105/37g)。這羊脂膏可是哺乳媽媽必備,醫學用純羊脂,塗在疼痛或乾裂乳頭專用,補充因寶寶吸吮而使用乳頭喪失的油份,還可用於一般嘴唇、鼻子乾裂、嬰兒尿布疹。之前都是在萬寧買的,但後來經常也買不到,秋天差不多來了還好今天買到呢!我當然不是哺乳媽媽,是一位認識多年的媽媽級BA介紹給我替乾裂的鼻子及嘴唇急救用的。認識俺的人都知道俺的皮膚超級乾燥,就像柴皮一樣!買了羊脂膏後再多逛一個圈,也就走了。看完BB展才4時許,約了同事在千両吃晚飯及看《女人之苦》,而男友要去看醫生,便先去尖沙咀隨意逛逛。

第2天同事Y問我有沒有瀉肚子,原來與我一起吃晚飯的同事也肚瀉,但我可沒事呢。當晚壽司及刺身的食材也很新鮮,應該跟食物無關。吃飯前在city'super內的〈大師姐〉買了3個即食小糕點,回家後立即與男友分吃。同事聽罷,竟覺得養我其實也挺難,雖然吃的不多,但就不會吃得太隨便,養我也要些錢。吓! 養‧我‧有‧幾‧難‧喎?!!

OK,我認有時我也有要求,但只是在小事上對自己好一點獎勵自己,又不是每頓也要上館子、高級餐廳,能力上afford得起便沒問題。我們這些打工仔,也只能在這些小事上有要求而已,大事如買車、買樓銀碼大,不看budget做人才怪! 買了樓,做了房奴更沒法子有要求……雖不知將來會否變身房奴一枚,至少,趁現在還可以對生活有少少要求時,讓我放縱吧!



強烈推介芝麻糕(HK$24/盒),芝麻味香濃。男友什麼也沒說,但回頭已經吃光,我只吃了一小塊而已!圖中的蔗汁糕,雖然蔗味較重但仍偏向清淡,清熱消暑很適合夏天食用。

《女人之虎》好很想爆炸

詹瑞文的劇團PIP有個新劇目《女人之苦》,一聽劇目就知道是延續《男人之虎》系列,虎純粹食字「苦」。其實近年來對詹Sir有份參與的劇目都不太感興趣,故亦不會購票入場。無他,近年他參與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就是經常刻意賣弄幽默、停滯不前,好笑但不好看,用2個字概括就是「回塘」。所以只對翟凱泰(泰臣)及楊詩敏(蝦頭)擔二人的創作劇目感興趣。但難得同事竟然問我有沒有興趣看,惟有捨命陪君子。

的而且確,這次演出比上次《男人之虎》差很遠,同行的同事J也是這樣說。《男人之虎》說的是男性的苦。每個年紀,每種職業,每個崗位,總有各自各的困擾與無奈,作為女性觀眾的我亦能了解及產生共嗚。《女人之虎》中段楊詩敏(蝦頭)高唱的M去M來的M痛歌(由〈秋去秋來〉改編)固然搞笑抵死,但請恕我膚淺,今時今日的女人又豈止每月M痛及陰盛陽衰擇偶困難?「追、求、訂、結、離」為題,以單身求偶、拍拖及婚前的兩性關係道出現今世代男女比例失調繼而擇偶困難、港男港女思想行為日趨中性化導致不男不女及伴侶關係兒戲。雖然後段有思考位,但劇中的提問不單單是女人對面的難處,男人亦然,哪如何算得上女人之苦? 問題出在劇本上! 不看劇目的話,還以為是在看上年年尾在壽臣劇院上演的《情人眼裡出壽司》。要麼說這是《情人眼裡出壽司》的延續,要麼只能說《女人之虎》具形無神,無以為繼。

我對寫劇本的那位仁兄對女人之苦有多了解抱懷疑的態度,真正了解女人之苦的人不會寫出如此空洞又言之無物的劇本。作為一枚小小觀眾,花了金錢沒關係,花了時間不打緊,但花光了期望便覆水難收。要知道期望這回事,虛耗盡了便回不了頭。

當然不能因為劇本的不濟而抹殺演員精彩生鬼的演出,尤其泰臣及蝦頭的演技又更上一層,當中2小時的笑聲也是由泰臣及蝦頭引發的。 Again, 又是好笑但不好看。還好,門票HK$370連手續費及運費每人也只是3佰幾4佰元,這價位勉強可以接受(座位的視線還蠻不錯)。好彩沒買最貴的門票HK430,不然肯定會覺得不太值得。




《女人之虎》主題曲I don’t wanna say好很想爆炸,改編的歌詞比套劇更能表達女人之苦……我頂,真係好很想爆炸。



主辦機構: PIP劇場
演出日期: 8月4-7日, 9-14日 7:30pm
8月6,7,13及14日 2:30pm
演出場地: 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 HK$170起
售票: 城市電腦售票網